慢性病病程較長且通常情況下發展較為緩慢的疾病,已成為全球性衛生難題。對慢性病的研究也一直是各國科學家們的努力方向,但慢性病研究進展緩慢,研究發現負離子自然療法有望擺脫慢性病治療瓶頸,達到對抗疾病的目的。
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相關數據表明,我國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數占到了總死亡人數的86.6%,導致的疾病負擔占到總疾病負擔的70%,慢性疾病負擔日漸加重,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 為了解決慢性病的形勢,國家層面上,中國政府制定并實施了慢性病綜合防治的戰略,并將其納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個人層面上,做好慢性病的管理干預工作,負離子療法對于慢性疾病的高效預防和治療效果成為慢性病管理干預的重要舉措之一。
由我國物理治療學泰斗、原第四軍醫大學校長、博導陳景藻編著的《現代物理治療學》、喬志恒主編的《理療學》、《物理治療學全書》等國家重點圖書,均闡述負離子對人體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的健康作用。哈醫大院感染科主任,省感染病學會主任委員李用國在黑龍江省舉行森林負氧離子含量與人體健康發布會上也表示:負氧離子對人體呼吸系統、免疫系統等具有良好影響,負氧離子既能使氧自由基無毒化,也能使生物體組織及血液、體液維持較恒定的弱堿性,提高機體的解毒能力,改變機體的反應性,活化網狀內皮系統的功能,增加機體的抗病能力。
獲得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的《程序性細胞死亡理論》認為:人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病變是百病之源。細胞健康依賴于正負離子的動態平衡,一旦這個平衡被打破,細胞就會產生病變,從而導致整個身體患病。以糖尿病為例,正離子使細胞膜變硬變厚,使糖分不能進入細胞進行代謝轉換能量,停留在血液中就成了糖尿病;而細胞內代謝產生的廢物也不能排出細胞,導致細胞病變。負離子剛好相反,能增加細胞膜的通透性,讓營養物質水分等能進入細胞進行代謝,轉換成能量供人體利用。比如血液中的糖能進入細胞代謝,血糖值就會下降。因此,負離子對維持細胞健康至關重要。負離子給生命體內部創造良好的環境,激活細胞的新陳代謝,造就健康的身體,增強生命體自然治愈能力,進而克服疾病。
然而自然界中負離子大量存在于森林、瀑布等人煙稀少的區域,獲取難度較大,且負離子對人體的作用是長期過程,僅靠短期療養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普通家居環境中如何實現負離子對于人體的療養保健作用成為尤為重要的問題,不過,隨著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專利號:ZL201220433901.6)、納子富勒烯離子釋放器技術(專利號:ZL201020263299.7)、具有負離子系統和污染物收集系統的生態負離子生成技術(專利號:ZL201410605683.3)等生態負離子生成技術的相繼問世,為負離子療法的普及提供了堅固基石,采用了這幾項高端負離子技術的生態級小粒徑負離子生成機也走進了千家萬戶,為眾多的高血壓、高血脂、哮喘、支氣管炎等慢性疾病患者帶去了福音。
慢性疾病傳統的管理治療方法就是長期服用藥物,長期服用藥物一定會帶來腸胃功能欠佳,肝腎解毒排毒功能衰弱,整體的各系統功能與免疫能力不斷下降 。而且慢性病的管理往往需要長期治療,患者的依從性、自控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最終的效果。如果患者缺少自控意識和能力,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負離子作為一種自然因子,不僅沒有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它還是一種休閑療法,辦公、學習、看電視甚至睡眠時均可使用,易于堅持,效果持久。負離子療法最小限度的干預人們生活、同時又無任何副作用的方式,成為管理干預慢性疾病的理想方式。
Copyright 廣東新活負離子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18027409號